拉馬拉(UNA/WAFA)——那幅描繪祖國、它的痛苦和流離失所、它的人民、它的土地和它的故事的畫作被稱為“巴勒斯坦災難日”,至今已有 77 年了。
多年來,直到今天,這幅畫一直以不同的尺寸、形狀、顏色和表達方式重複出現,描繪著祖國和人民、流散和生存。
今年,2025 年,國家繪畫恰逢納克巴大災難 77 週年,這場災難同樣恐怖、罪惡、無能。以色列滅絕戰爭已持續第 586 天,超過 53 名巴勒斯坦人遇難,超過 120 萬人受傷,以色列持續並加劇了對約旦河西岸北部難民營的侵略,針對的是回國權和難民問題。
因為藝術是抵抗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繪畫繼續描繪這個國家的各個方面,它的兒童和婦女、青年和老人、石頭和閣樓、玫瑰和荊棘和果園、橄欖和橘子、蘆薈和葡萄和果園、泉水和山丘和街區、大海和縫紉針以及房門鑰匙。
今年,來自耶路撒冷、加薩、西岸、內陸地區和難民營等世界各地的77位藝術家創作的77幅畫作匯聚一堂,講述一個至今仍未結束的77年故事。展覽的主題為“我們不會離開…巴勒斯坦將留給巴勒斯坦人”,在馬哈茂德·達爾維甚博物館開幕,兩天后移至比雷赫市的比雷赫文化中心。
這些畫作描繪了納克巴時期的關鍵時刻,從 1948 年流離失所之前的生活,到背井離鄉和流離失所的場景,再到納克巴持續的影響、難民的苦難、難民營的反复襲擊和持續的被迫流離失所,一直到對人口稀少的村莊的回憶,在回歸幾代人的意識中重現這些村莊的記憶,以及這些村莊的夢想。
這些畫作也描繪了巴勒斯坦鄉村的簡樸、農業工具以及巴勒斯坦村莊在原住民流離失所和離鄉背井之前的四季。他們也描繪了對大海和巴勒斯坦海岸的渴望,對城市、鄉鎮和村莊的渴望,對耶路撒冷周圍的鐵絲網和被視為邊境地區的村莊的渴望,對雅法的橘子、海法、阿克和烏姆哈立德的大海的渴望,對城市市場及其遺產、宗教和旅遊地標的渴望,對曾經從巴魯曼、巴魯曼的所有巴勒斯坦的渴望,這些巴士在科威特城市之間。同時,「回歸之鑰」依然是大多數參展作品所體現的圖標和象徵。
巴勒斯坦藝術家協會主席奧薩馬·納扎爾在接受WAFA採訪時解釋說,藝術是一種高尚的民族信息,透過它我們可以超越所有邊界和地理障礙,接觸到世界各地的所有文化和社會。
他補充說,展覽傳達的訊息是堅持民族認同和文化,體現所有巴勒斯坦人的集體民族關懷。他強調,巴勒斯坦藝術家是民族鬥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畫筆和色彩是與言語和立場同樣重要的抵抗工具。他回憶起烈士亞西爾·阿拉法特在文化論壇上經常重複的一句話:“這場革命的偉大之處在於它不是一把槍。如果它只是一把槍,那它就是一場攔路搶劫。相反,它是詩人的詩意,藝術家的畫筆,作家的筆,外科醫生的手術刀,以及女孩縫製敢死隊和丈夫襯衫時的針線。”
巴勒斯坦當代藝術協會的內文·阿布·瓦拉告訴WAFA:「今天我將攜三幅畫作參加此次展覽。第一幅描繪了一位巴勒斯坦母親在『災難日』(Nakba)期間懷抱孩子時的恐懼,而孩子對周圍發生的一切一無所知。第二幅畫描繪了加薩的毀滅,以及在持續的恐懼中沉睡的孩子們。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今年「災難日」紀念系列活動的一部分,「我們不會離開…巴勒斯坦將留在巴勒斯坦人手中」藝術展將持續五天。與馬哈茂德·達爾維什基金會、巴勒斯坦當代藝術協會、紀念災難日高級委員會、巴勒斯坦解放組織難民事務部和巴勒斯坦文化部合作。
(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