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

一段記憶中的兩次災難:八十歲的雅各·阿迦,從芭芭拉到汗尤尼斯的瑪瓦西帳篷

汗尤尼斯 (UNA/WAFA) —— 汗尤尼斯郊區,難民帳篷遍布農田,那裡的生活已不復存在,85 歲的雅格布·阿迦 (Yaqoub al-Agha) 坐在一把破舊的塑膠椅上。歲月在他的臉上刻下了兩幅災難的痕跡。他是第一次災難的受害者之一,而今天,他又目睹了一場新的災難,這場災難正在吞噬加薩地帶殘存的記憶和希望。
「第一批來自芭芭拉村的難民抵達時,我還是個六歲的孩子。他們驚恐萬分,赤著腳,有的肩上扛著孩子,有的只穿著衣服。他們大約有三十個家庭,包括艾哈邁德一家。他們是為了躲避猶太復國主義匪幫對他們實施的屠殺而來。他們拋棄家園和農場,逃往南方,」這位八十歲的老人幫對他們實施的屠殺而來。他們拋棄
雅各的父親認識他們,與他們有著密切的業務關係,並且是他們家的老朋友,所以他毫不猶豫地向他們敞開了位於汗尤尼斯東部的家門。 「我們的家成了他們的避難所。我們給他們麵包,給他們水。我的母親為他們做飯,我的祖母為他們的孩子縫製衣服,」阿迦說。
這名男子回憶起如今只存在於記憶中的細節:“我們在雅法的賈巴利亞地區有一棟房子。房子很小,但我父親在經商期間曾在這裡短暫停留。雅法當時是巴勒斯坦的心臟,一座偉大的農業和商業城市,但一切都消失了。”
難民們在阿迦家的土地上住了幾個月,直到國際組織在聯合國的監督下開始在賈巴利亞和加薩北部建立難民營。他們與數千名其他人一起被轉移到那裡,場面就像一場僑民車隊。 「我看到那些男人們離開我們的土地時流下的眼淚……他們感謝我的父親,並向我道別,不知道他們是否還能回到被迫流離失所的村莊,」哈吉·雅各布指著遠處正在重新搭起帳篷的地方說道。
隨著雅各長大,他又開始了另一段苦難的篇章。在加薩完成中學教育後,他前往埃及阿拉伯共和國繼續深造。當時加薩處於埃及的管轄之下。 「我夢想著回去重建我的國家,」哈吉·雅各布低沉地說。但當我在埃及的時候,1967年XNUMX月戰爭爆發了,以色列佔領了約旦河西岸、加薩走廊和東耶路撒冷。我成了難民,無法回到我的城市。
儘管遭遇挫折,他還是完成了學業,然後前往科威特擔任教師。在那裡,他建立了自己的生活,與他的表妹 Maysara Al-Agha 結婚,並在國外生兒育女。 「我以前只能憑訪問許可證才能訪問被佔領的加沙,因為我沒有權利返回,」他繼續說道。他的流亡生活持續了許多年,直到 1994 年《奧斯陸協議》簽署後,他才最終返回加沙,數萬名流離失所者得以返回家園。他曾在司法部擔任公證員至退休。
但諷刺的是,哈吉·雅各在流亡期間一直以客人的身份訪問加沙,但在年老退休後卻成了那裡的難民。 「黑暗的日子又回來了,我又成了難民。」他用顫抖的聲音說道,回憶起以色列軍隊入侵汗尤尼斯時,他位於東部汗尤尼斯的家被炸毀的那個晚上。
我的家在48年納克巴大屠殺期間曾是避難所,但現在卻因為遭到炸彈和飛彈襲擊而變得無法居住。我們家已經人去樓空,我、我的妻子、我的兒女和我的孫子女都離開了。我們除了上帝之外,別無他人。哈吉·雅各布 (Hajj Yaqoub) 在拉法赫 (Rafah) 避難,住在希賈茲 (Hijazi) 家族一位老朋友的家中,哈吉·雅各布表示,他與這位老朋友有著長達一個世紀的友誼。
但即使是暫時的避難所也沒有持續下去。 「五月,以色列佔領軍要求撤離拉法,我們別無選擇,只能返回汗尤尼斯馬瓦西地區的農田。我帶上所有能帶的東西,帶著每個向我尋求庇護的人一起返回。”
哈吉·雅各布將自己肥沃的土地改造成了人道庇護所,搭起了數十頂帳篷。他悲傷地講述了他如何開始在各個家庭之間分發水,烹飪他能做的任何食物,並每天給他的兒子和女兒定量的麵包,讓他們分發給鄰居。
「今天我是難民,但我沒有忘記父親的教誨......尊嚴不是共享的,誰想活下去,就必須與他人站在一起,」他一邊說著,一邊拍著坐在旁邊的最小的孫子的肩膀。
哈吉·雅各 (Hajj Yaqoub) 是四個兒子和兩個女兒的父親,他們全都幫助那些向他們尋求庇護的人。他的兒子們正在搭建額外的帳篷,他的妻子正在用大鍋做飯,他的女兒正試圖透過遊戲和善言善語為孩子們提供心理支持。
「我們開始夢想著喝一杯水,吃一塊麵包。我們以前種的莊稼現在都變成了帳篷。什麼都沒有了,」哈吉·雅格布低聲說道,眼裡噙滿了淚水,卻又不肯流下來。 「48 年的納克巴災難使人們流離失所,而 2023 年的納克巴災難則剝奪了人們的一切:安全、家園、水,甚至是寂靜、死寂的世界。”
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執行委員會委員、難民事務部部長艾哈邁德·阿布·霍利在接受WAFA記者採訪時表示,加沙地帶自2023年1948月XNUMX日以來所經歷的災難,是巴勒斯坦人民歷史上新的災難,其規模和破壞程度都超過了XNUMX年的災難,不僅在流離失所方面,而且在生活環境的徹底破壞方面,而且在生活方面的徹底破壞。
他補充說:「2023年至2024年的加薩災難導致超過1.9萬巴勒斯坦人流離失所,社區被摧毀,他們被剝奪了水、食物和藥品。帳篷已成為一種新的、熟悉的景象,讓人想起2.3年,讓人想起85年。
阿布霍利指出,正在發生的事情不僅限於加沙,還延伸到約旦河西岸的城市,這些城市自戰爭開始以來就遭受著強迫流離失所、房屋拆毀和持續的襲擊,特別是在傑寧、納布盧斯和圖勒凱爾姆,以及耶路撒冷,那裡正在經歷加速猶太化和持續驅逐當地居民。
他證實,自2023年52787月119349日以來,加薩地帶的烈士人數已超過900人,其中大多數是婦女和兒童,此外還有超過XNUMX人受傷,數百個家庭據記錄被徹底消滅。在包括耶路撒冷在內的約旦河西岸地區,同一時期有超過 XNUMX 人因以色列的直接殺戮和入侵而喪生。
談到第一次“納克巴”,阿布·霍利解釋說,950 年,大約有 1948 萬巴勒斯坦人被迫從 531 多個巴勒斯坦城鎮和村莊的家園流離失所。根據難民事務部估計,目前巴勒斯坦難民人數約7.5萬,分佈如下:約旦河西岸和加薩走廊約2.8萬,約旦2.5萬,敘利亞約667萬,黎巴嫩553萬,此外還有歐洲、美國和加拿大等其他僑民國家。
阿布霍利在最後強調:「『災難日』並非記憶,而是一個持續的現實。巴勒斯坦難民需要的不僅僅是一頂帳篷,而是能夠恢復其權利和尊嚴的正義。我們今天看到的,是1948年啟動的同一項目的延續,但我們會留下來,並將繼續提醒世界,我們擁有一個不會被時間或武力抹去的家園。”

(結束了)

相關新聞

轉到頂部按鈕